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河北监管局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党的建设专栏>交流体会

防范财政风险,服务社会治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作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培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

  从以前的社会管理到现在的社会治理,不仅是概念上的丰富,更是理念上的重大转变。过去政府是唯一的主体,单向发力。现在是党委、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建共治共享,体现多元化主体间的协调合作。过去是政府主导,现在是政府负责,打破了官本位和权力本位的思想约束。把主导变为引导,更体现包容性,反映了平等对待各类主体的理念,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群众的作用。过去是共建共享,现在增加了共治,也是对社会治理认识的不断完善。强调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我们每个同志也是社会公众的一员,在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也要发挥我们个体的作用。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首先要明确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大凝练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目标。这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根本价值选择。首先,要坚持共建的理念。人民是社会的主人,是社会建设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治理要充分尊重人民的意志,反映人民的意愿,集中人民的智慧,汇聚人民的力量。唯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推动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其次,要坚持共治的理念。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需求日益凸显,参与意识大大增强。现代社会是多元社会,不同群体和个人都期望通过参与社会治理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同时,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也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各种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要进一步优化社会治理主体格局,从重政府“包揽”、轻多方参与,转向社会多元主体共治,既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主导作用,又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参与治理,保障和实现人民参与权利,形成社会治理的合力。最后,要坚持共享的理念。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需要的秩序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治理成果,要求我们时刻把最广大人民利益作为根本坐标,把百姓生活、生计放在心上,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民生问题,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

  二、明确社会治理的重点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围绕切实解决影响人民安居、社会安定、国家安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一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处理好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这是保持社会安定团结良好局面的关键。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建立规范完善的公众参与规则程序,畅通依法有序的信息公开和民意表达渠道;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整体效果和效力。

  二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堵塞监管漏洞,确保行业发展和保障安全同步推进;要切实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三要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进一步加快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立体化、信息化,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公共安全防控网络;要着力改革和加强城乡警务工作,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大力宣传美德义行善举,加大对失信失德失范行为的曝光力度,以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加快推进良好社会心态的形成。

  五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多方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健全城乡社区的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要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要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强化社区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三、认真做好防范财政风险工作

  加强社会治理,政府要负责,就不能被动等着灭火、救急,而要主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目前比较突出的风险包括金融风险、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和社会保障基金兑付风险,前两者也正是我们专员办工作重点之一。我们今天学习社会治理新格局,就是要从不同角度全面认识我们防范财政风险工作的重要意义。

  刘昆部长今年4月在海南专员办调研讲话时,高度肯定了专员办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近年来各地专员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快工作转型,在推进中央重大政策落实、加强预算管理、防范财政风险、严肃财经纪律以及服务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专员办工作转型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定位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要求,实施的重大改革举措。实践证明,专员办工作转型完全必要。专员办业务已嵌入整个财政管理流程,对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夯实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将专员办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既是对专员办工作的鼓励和肯定,更是对我们的信任和鞭策。

  因此,我们必须紧密结合我们河北实际,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推进中央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督促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密切关注基层财政运行状况。地方政府债务还不仅仅是财政的风险,其背后联系着银行、企业甚至整个金融市场,关系到千家万户。对于地方违规新增债务和隐性债务,对于银行在地方债问题中的积极和不利影响,我们要多调研、多思考,不同业务处之间也要就发现的线索多沟通,形成全力,努力实现提前发现和关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决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也是讲政治、顾大局的重要任务。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民心所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真正为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做出贡献。

附件下载: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