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河北监管局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雄安新区财政监管>监管动态

财政部河北监管局:雄安新区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情况及有关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决策部署,按照财政部全面推开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工作要求,雄安新区(以下简称新区)在河北省率先完成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任务。近期,河北监管局对新区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并就更好释放改革效应提出政策建议。

  一、新区实现财政电子票据管理全覆盖

  在财政部和河北省财政厅指导下,新区财政结合自身“数字国库”和“智慧财政”建设需求,积极推动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截至2020年4月底,新区全部283家用票单位纳入财政电子票据管理范围,在河北省率先实现财政电子票据管理全覆盖。

  (一)深入落实中央改革政策。新区财政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争做落实中央改革政策的“排头兵”。一是全面落实改革要求。新区依托省财政厅开发的非税收入管理系统,以电子化理念重塑现有财政票据管理和非税收入征缴模式,通过财政电子票据全流程无纸化电子控制,实现所有用票单位获取票据和企业个人在线缴费全线贯通,便民利民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二是注重改革获得感。选取容城县人民医院等群众改善需求迫切的行业、部门和收费项目先行先试,2019年12月11日开出河北省首张医疗领域财政电子票据;通过 “云缴费”平台,解决地域偏远、信息化建设不足的基层单位改革困难问题,2020年4月10日容城县平王乡财政所开出新区首张电子票据,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三是开展“改革+”创新。放大改革辐射效应,将改革与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区块链技术应用相结合,不断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收费项目清单管理、非税收入征缴与财政电子票据一体化系统集成、财政电子票据逐步“上链”等领域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紧密与新区建设发展相结合。2019年以来,新区进入大规模实质性建设阶段,涉土等领域非税收入管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全面实施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成为财政发挥职能作用、助力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阵地。一是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将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作为财政“放管服”的重要抓手,与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结合,纳入“多证合一、多事联办”链条,逐项逐条梳理相关非税收入政策清单,加大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社会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增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能力。二是助力“廉洁雄安”建设。将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深度融入到“廉洁雄安”建设,使电子化改革成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资金项目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实现执收部门行政行为源头可溯、过程可查、效果可评、责任可追,为新区规划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三)注重与财政能力建设相衔接。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作为财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对提高财政其他领域管理亦有重要促进作用。一是防范财政收入质量风险。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虚收”风险的高发地带,新区通过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从源头上对收入核实到“点”,保障每一笔非税收入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有效避免人为调控虚增财政收入。二是提高支出管理水平。新区多数非税收入在支出端按“以收定支”管理,改革后非税收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大幅提高,有利于加快支出进度和避免超预算支出,促进新区财政预算的顺利执行。三是为推进其他改革奠定基础。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管理的实施,使非税收入在财政管理体系中科学性、精准度和信息化大幅提高,为新区编制财政中期规划、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等财政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

  新区落实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政策到位,有效解决群众往返执收单位取票、代理银行缴费以及报销流程复杂时间长等问题。但从实践操作和长远发展看,还面临以下困难:一是部门协作有待加强。财政票据管理涉及各执收单位,深入推进改革需各部门协同发力,如随着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的非税收入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多,财政部门掌握的直接征收信息越来越少,对非税收入收缴执行分析的难度逐渐加大。二是财政内部数据利用不足。新区改革主要依托省财政厅开发系统,由于目前系统查询、分析功能授权不够,新区本级无法查看托管三县有关数据,掌握三县非税收入情况仍需通过表格报送,对提高整体财政管理水平的促进作用有限。三是存在安全风险隐患。为给广大缴费人提供方便快捷服务,新区积极拓展电子化收缴方式,目前主要是依托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机构实现,双方主要依靠履约合同和行业自律进行约束,存在着一定网络安全、资金风险和数据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

  三、推进改革的政策建议

  从雄安新区看,中央财政改革政策已落地见效,目前河北省其他市县也在积极推进,预计9月底前全省将全面完成。下一步深化改革应进一步挖掘改革政策效应,放大改革成效,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提高行政效能做出更大财政贡献。

  (一)集约管理提高效率,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大力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支付管理改革延伸,与“互联网+政府服务”深度融合,加快公共服务领域跨部门的数据集中和共享,带动政府各个部门形成治理强大合力。一是互联互通信息。在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系统纳入财政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同时,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支撑,以统一的电子凭证库为枢纽,建立各方各业务信息系统自动衔接机制,打通数据信息交换的高速通道,提高政府部门获取业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汇总集合数据。依托电子化管理平台,收集汇聚财政内部的“左右数据”、跨层级的“上下数据”、跨部门的“内外数据”,把割裂的信息孤岛整合为统一整体,实现业务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同步实时运转,加强财政与其他部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更好实现财政收支的精细管理。三是扩展综合利用。利用政府政务平台,通过数据集中共享,推动财政、税务、人行以及农业、社保等职能部门数据综合利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更好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以更高的行政效率、更低的行政成本、更好的公共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多便利。

  (二)与预算管理有效衔接,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效率。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系统与各级财政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对接,充分发挥改革对财政预算管理的促进作用。一是在财政收入方面,强化非税收入政策、非税收入收缴与财政电子票据管理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多维度提供查询、统计、分析、预测、决策等各项数据分析服务,为收入预算编制和执行提供支撑。二是在财政支出方面,根据部分非税收入“以收定支”的管理实际,依托一体化平台对以非税收入为支出来源的人员、公用、项目支出进行动态管控,确保非税收入按规定使用、及时拨付,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在转移支付分配方面,通过一体化平台可以使上级财政部门在按因素法分配一般性转移支付过程中,对下级财政标准收入中非税收入部分的经常性收入进行相对准确预测判断,从而提高转移支付整体测算结果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三)建章立制多维管理,强化资金安全和数据价值。巩固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实践成果,建立“财政主导、部门管理、各方监管”的财政非税收入征缴机制。一是完善制度,防控各类安全风险。遵照电子化条件下的新型信任体系,逐一梳理票据电子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完善对缴费第三方机构平台管理办法,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权责明晰,有效防范网络安全、资金风险和数据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二是纠偏重塑,督促各方规范管理。赋予有关监管部门查询、汇总、分析权限,对非税收入征缴各个环节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规范纠偏,引导征缴部门对现有征缴管理模式进行细化、梳理、重塑,提高管理水平。三是明晰产权,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切实加强电子化管理涉及的各类信息管理,明晰信息所属产权,为后续开展财政大数据应用、深度挖掘数据价值、辅助经济政策制定等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支撑,促进财政服务宏观决策和公共服务跃上新台阶。

附件下载: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25日